高压乙炔阻火器操作指南

高压乙炔阻火器操作指南高压乙炔阻火器用于防止在高压管道中乙炔分解产生的不良影响。在我们的工厂中只允许使用通过鉴定试验合格的阻火器。为了有效地对高压 乙炔系统进行保护必须安装足够多的阻火器。此外为了正确的操作必须根据正确的说明在管道上安装阻火器本文涉及到用于保护乙炔厂的高压乙炔管路的阻火器的定位与安装。定位的原则适用于所有的阻火器。然而在此要说明的安装的原则仅仅适用 于法液空设计的阻火器(例如,铝棉芯阻火器)。对于其它的阻火器必须按照制造商的说明书进行安装。 阻火器的安装位置 在一定的情况下阀门的操作可能引起乙炔的分解。因此在高压管道上的所有阀门都必须在阀门的人口 处的前段管路装阻火器。乙炔阻火器是一种乙炔的回火器,采用特种铜合金和不锈钢、碳钢制作而成。它在乙炔管道中具有阻止火苗的特点。可有效地切断火源,杜绝管道中燃爆事故的发生。在工业乙炔管道过程中,越来越显示它的必要性与阻燃的优越性。乙炔阻火器爆性能合格,连续13次阻爆性能试验每次均能阻火。耐烧性能合格,耐烧试验1小时无回火现象。壳体水压试验合格。符合标准gb5908-86的要求。
高压乙炔阻火器操作指南工作原理:
hf乙炔阻火器的作用是防止外部火焰窜入存有易燃易爆气体的设备、管道内或阻止火焰在设备、管道间蔓延。是应用火焰通过热导体的狭小孔隙时,由于热量损失而熄灭的原理设计制造。
高压乙炔阻火器操作指南乙炔阻火器阻火层:
采用不锈钢“n”形,双层波纹带为阻火芯件而且在芯件内部有一个十字结构的支架(或在表面压上y形架)借以增强芯件的牢靠性,避免芯件被点燃的介质所产生的爆炸压力冲散。以此原理来设计三角形孔的高度阻止火焰的通过,再加上足够的流道长度来吸收火焰的热量,使其在芯件中熄灭,避免了气体在芯件的另一端被复燃的可能性。
高压乙炔阻火器操作指南产品特点:
1、可以迅速阻断火源,杜绝管道中燃爆事故的发生。
2、可以有效地防止乙炔管道阀门在突然开启时易形成的“绝热压缩”,局部温度骤升,成为着火能源。
3、可以防止在阀门前后压差作用下,高速运动的物质微粒(如铁锈、粉尘、焊渣等)与阀后管道摩擦、撞击产生火花而成为着火能源。
为了防止乙炔分解的危险,在下列设备必须安装阻火器:
1、高压干燥器一除油器一台或多台50m3/h平行连接的阻火器必须安装在每个高压干燥一除油器组的出口处,阻火器的个数取决于压缩机的能力。当有多台压缩机对高压管道系统供气时,阻火器的安装位置尤其重要,因为一台压缩机引起的乙炔的分解将可能扩散到其它对此高压管道供气的压缩机在高压干燥器一除油器组的出口管道上安装阻火器可避免此种现象的发生。注意:阻火器决不能安装在高压干燥器一除油器组的人口管道上例如在压缩机和高压干燥器除油器组之间,虽然从安全上来看,安装在此处的阻火器是有作用的,但是由于离开压缩机的气体含有油水役 有经过净化,因此阻火器容易堵塞。不*阻火器保护用于净化高压干燥器一除油器组的阀门,因为这些阀门总是与这些高压干燥器一除油器组 为一体。
2、放气排4m3/h阻火器安装在每个气瓶排气支管上,这些阻火器安装在支管上。
3、手动克气仪表一个15m3/h的仪表安装在高压乙炔供气阀的人口管道上。
4、充灌排根据乙炔瓶支管的数量,安装一个15m3/h或50m3/h的阻火器的充灌排主要乙炔供气管阀门的人口管路上这种情况对于瓶组克装的 管道也适用。 15m3/h阻火器安装在回到气柜的阀门和放空阀的人口管道上这种情况对于瓶组充装的管道也适用。4m3/h阻火器安装在每个气瓶充装支管上 这些阻火器安装在排架支管上。
5、管道一旦发生着火,管道的温度会增加,直到达到乙炔分解的温度(大约400℃),阻火器将阻止分解的扩散。因此在长的高压管上,例如当压 缩设备离充灌排很远,或在另一个建筑物,必须根据设施的构造,装一个或多个阻火器排气管或回到气柜的管道,必须在阀门前的人口管道上加 装15m3/h或50m3/h的阻火器加以保护。

电动葫芦的三超功能合而为一
河北沃茨阀门产品水力控制阀
MWD人造板试验机怎么测试电工层压木板压缩强度
活塞式压缩机的历史和发展简述
10吨每天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
高压乙炔阻火器操作指南
日本INSENT电子舌让咖喱粉的滋味与关系可视化
管道垫木//防腐木垫型号齐全
窄线宽光纤光栅的特点有哪些?
479081-06-6,DOTA-(COOt-Bu)3-NHFmoc-Lys的描述
OXYVIEW 1 液相氧电极
预算149万 呼玛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采购实验室仪器
全高十字转闸-----选深圳市嘉惠通
砂基透水砖成型试型 透水砖成型试模的使用说明
安尔泰介绍SHR-650II水泥水化热测定仪技术参数
怎样使钢制拖链用起来更滑块
上海祁立:污泥脱水压滤机过滤介质不能和过滤液发生化学反应
帆布伸缩软连接的材料与用途?
环境监测数字化产品层出叠见 环保企业如何脱颖而出?
固体所在硒胶体相变的原位动态光谱监测方面取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