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的目的和分类

环境监测的目的和分类
一、环境监测的目的
环境监测的目的是准确、及时、**地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具体可归纳为:
(1)根据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环境质量。
(2)根据污染分布情况,追踪寻找污染源,为实现监督管理、控制污染提供依据。
(3)收集本底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研究环境容量、实施总量控制、目标管理、预测预报环境质量提供数据。
(4)为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制订环境法规、标准、规划等服务。
二、环境监测的分类
环境监测可按其监测目的或监测介质对象进行分类,也可按专业部门进行分类,如气象监测、卫生监测和资源监测等。
(一)按监测目的分类
1.监视性监测(又称为例行监测或常规监测)
对的有关项目进行定期的、长时间的监测,以确定环境质量及污染源状况、评价控制措施的效果,衡量环境标准实施情况和环境保护工作的进展。这是监测工作中量*大面*广的工作。
监视性监测包括对污染源的监督监测(污染物浓度、排放总量、污染趋势等)和环境质量监测(所在地区的空气、水质、噪声、固体废物等监督监测)。
2.特定目的监测(又称为特例监测或应急监测)
根据特定的目的可分为以下四种:
(1)污染事故监测:在发生污染事故时进行应急监测,以确定污染物扩散方向、速度和危及范围,为控制污染提供依据。这类监测常采用流动监测(车、船等)、简易监测、低空航测、遥感等手段。
(2)仲裁监测:主要针对污染事故纠纷、环境法执行过程中所产生的矛盾进行监测。仲裁监测应的具有的部门进行,以提供具有法律责任的数据(公证数据),供执法部门、*门仲裁。
(3)考核验证监测:包括人员考核、方法验证和污染治理项目竣工时的验收监测。
(4)咨询服务监测:为政府部门、科研机构、生产单位所提供的服务性监测。例如建设新企业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需要按评价要求进行监测。
3.研究性监测(又称科研监测)
研究性监测是针对特定目的科学研究而进行的高层次的监测。例如环境本底的监测及研究;有毒有害物质对从业人员的影响研究;为监测工作本身服务的科研工作的监测,如统一方法、标准分析方法的研究、标准物质的研制等。这类研究往往要求多学科合作进行。
(二)按监测介质对象分类
可分为水质监测、空气监测、土壤监测、固体废物监测、生物监测、噪声和振动监测、电磁辐射监测、放射性监测、热监测、光监测、卫生(病源体、病毒、寄生虫等)监测等。

FA24型玻璃转子流量计内部浮子生锈怎么解决?
耐温阻燃布圆形防护罩的优点
岩棉板打包机批发生产厂家、岩棉板热收缩机
蓝白加厚防雨布保养知识
正确安装MOOG穆格伺服阀D634系列
环境监测的目的和分类
中嘉大型水泥球磨机高产量低能耗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野马滤油机的液压系统是*的
高低温循环器使用时要注意的事项
抗震两级跑偏开关安装尺寸图
光明冷饮荣获2023年度上海市级智能工厂称号!
力士乐 先导式减压阀 3DR 10P
工业设备配套高压风机-7.5KW气环式真空气泵应用
中西部建材家居行业人士10月必来——2023中国重庆建博会亮点提前看
华章B1级橡塑板执行标准
直埋保温管的施工特点
运作中遇到问题,如何拆卸和检查卧螺离心机
微量溶解氧参数ppb级别
阻燃计算机电缆ZRC-DJYVP
什么是不锈钢井用潜水泵